(資料圖片)
1、Ⅰ2、Ⅱ3、Ⅲ4、Ⅳ5、Ⅴ6、Ⅵ7、Ⅶ8、Ⅷ9、Ⅸ10、Ⅹ擴展資料希臘六十進制中表示零的符號幾度變更。
2、二世紀中紙莎草上使用的是一個非常小的圓圈,其上畫有一道數厘米長的橫杠,橫杠兩端有不同的收尾。
3、后來上橫杠縮短到僅有一厘米左右,與現代的Omicron(ō)非常相似。
4、在后期的中世紀阿拉伯手稿中當使用字母數字的時候它仍被應用。
5、在拜占庭時期的手稿中上橫杠逐漸被省略,成為單純的ο。
6、這個逐漸向ο變化的過程說明其源自ουδεν(”表示“無”)的字首這一假說不足以成立。
7、托勒密的一些真的“零”在他的日食表的第一行,這是一個計算月球中心和太陽中心(對于日食)或是地球陰影中心(對于月食)的角度差的表格。
8、所有的這些“零”以0|00的形式出現,即托勒密使用了三個上述的符號來代表一個零。
9、中間的豎線表示整數部分實際上單列于左面,在他的表格中被稱為“數位”(digit),每一個代表五角分;而分數部分被稱為“掩始分”(minuteofimmersion),分別為一位的60分之一和360分之一。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