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蘇州廠仍在正常運營 但“訂單量不是很大”

        作者: 來源: 騰訊網 2023-08-05 06:25:50

         

        本報記者 李玉洋 蘇州 上海報道

        近日,PC(個人電腦)大廠華碩傳出布局和人員調整消息,其蘇州工廠上百人遭到波及備受關注。


        【資料圖】

        據悉,為應對市場環境的變化,華碩今年進行了業務組織調整,把PC系統事業群和電競電腦事業群合并,并改組為消費產品部門,自今年7月起生效。來自中國臺灣媒體的報道顯示,華碩PC業務包括臺灣以及蘇州團隊,但是蘇州華碩的人力在新組織中沒有位置,超百人的中國臺灣籍工程師或本地工程師被調整。

        對此,華碩官網發聲明稱,關于組織調整,已在6月14日聲明及6月15日線上記者會完整說明,目前進行中的所有調整皆為計劃中一環。然而,有關組織調整過程中PC部門受影響程度及離職人數,華碩并未說明。

        經過此番組織調整,華碩蘇州廠發生了哪些變化?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實地探訪后發現,華碩蘇州工廠目前依然在正常運營,每天有人進廠,也有人出廠,正值暑假期間,時不時還有勞務公司拉來一排排來打工的年輕人。

        記者還了解到,華碩蘇州廠雖然還在招工,但似乎不急缺人手,因為現在訂單量也不是很大。“聽說今年拆了幾條線,現在他們(華碩)每天給的招工名額是30人,以前比這多了去,一天送來上百人都要。”一名長期為華碩蘇州廠招工的勞務中介告訴記者。

        對于這一說法,記者聯系采訪華碩方面,截至發稿暫未獲答復。人員及布局調整的背后是整體PC行業形勢的低迷,“個人電腦市場今年跌幅20%左右,各家都在裁人。”對于近期華碩蘇州工廠傳出PC部門人員調整的消息,PC行業從業者葉鳴(化名)對記者表示,這是消費電子行業下行周期的正常現象。

        訂單量變少

        華碩蘇州廠位于蘇州高新區,擁有16個廠房,根據區位劃分,大致可以劃分為南、北兩個廠區。

        記者從勞務中介處了解到,目前該廠對外主要有兩種招工模式:一是返費工,即薪酬和廠里正式合同工相同,打卡滿65天,能獲得額外2000元的返費;二是小時工,現在工價是23元/小時,除吃飯休息時間外,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加班費另算。

        由于小時工的工價更高,所以求職者多選擇第二種方式。“除水電費、伙食費外,每月能到手4000多元。”多位從華碩蘇州廠離職的員工如此表示,當然他們都是小時工。

        身為電子廠,華碩蘇州廠現在做哪些產品?“基本上都是生產電腦的(配件)比較多,像是鍵盤、鼠標、機箱里的配件;手機的配件只有兩個廠在做,現在美國訂單比較少,我們只做美國蘋果的單子,但是現在蘋果的訂單很少。”華碩蘇州廠廠方招聘處的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該廠目前主生產加工包括電腦在內的電子類配件。

        這也得到多名產線上廠哥、廠妹們的證實。對于廠哥們來說,最近有班可以加是他們樂于見到的,而公司中層以上的領導是否有人離職則不是他們關心的事兒。不過,一名華碩蘇州員工對記者表示,雖然有在加班,但不是特別忙,因為訂單量不是很多。而該廠一名保安也表示,今年廠里的人明顯少了。

        優化整體運營

        根據中國臺灣媒體報道,有蘇州華碩員工寫信給負責電競部門的主管,信中既描述了新冠疫情給研發人員造成了工作不順的艱辛,又表達了對未來的一些擔憂:“很多人整合到服務器部門,卻必須接受降職、降薪等不合理條件。”

        而中國臺灣臺北市勞動局表示,從6月開始傳出華碩要整并消息,有持續掌握華碩的資遣和大量解雇通報狀況,但與整并重組沒有關系。

        對于相關員工投訴、爆料,華碩官方并未回應。中國臺灣臺北市勞動局表示,經與華碩總公司人力資源部門聯系,并未獲知整并或優離(提前退休)人數,也無法證實要調整100人的數據。

        今年6月,華碩進行了公司組織架構大調整,市場傳出華碩將首先對經理及以上職員實施優化裁員,但華碩于6月14日回應此為假消息。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解釋稱,針對PC相關事業部的組織調整,真正原因是要優化整體運營,而不是為了裁員。

        7月1日起,華碩正式啟動改組,系統事業群將分為消費、商用(含原消費型Desktop桌機及AIO一體成形電腦)與手機三大產品部門,其中新的消費產品部門由原PC系統事業群和電競電腦事業群合并而來,手機部門負責人張凱舜將一并負責商用產品事業群和手機部門。在這一輪改組后,華碩顯然將手機和商用PC視為新的增長點。

        不過,華碩手機的前路不好走。“根據GfK的統計,華碩旗下手機品牌ROG游戲手機市場占比不足0.1%。”市場調研機構GfK高級分析師孫景輝說。在葉鳴看來,華碩此次調整沒有大的業務變革,依然是老一套的PC業務,“要看業務調整的實質,而非名字的改變”。

        等待曙光到來

        事實上,在消費電子行業下行周期的背景下,除了華碩之外,惠普、戴爾等全球PC巨頭的日子也不好過。惠普去年宣布,未來三年將對其6.1萬名全球人力裁員多達10%;今年年初,戴爾宣布裁員約6650人,裁員后員工總數將降到6年來最低。

        此外,“常年不降價”的蘋果MacBook也參加了今年以來的多個大促活動,以著力降低庫存。可見,裁員縮支、改組合并、降價促銷……這些動作的背后,是PC廠商們應對“寒冬”的努力和改變。

        根據多家調研機構發布的最新數據,全球PC出貨量在今年第二季度均有超12%以上的同比下滑。譬如,Gartner的統計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PC出貨量總計5970萬臺,較2022年同期下降16.6%;聯想依舊是當季全球最大的PC廠商,其在今年第二季度出貨量為1431萬臺,市場占有率為24%。

        而惠普、戴爾出貨量分別為1345萬臺、1039萬臺,較去年同期下降0.9%、21.8%,市場占有率分別為22.5%、17.4%。另外,蘋果、宏碁、華碩與市場第一陣營依舊差距較大,第二季度出貨量分別為529萬臺、402萬臺、388萬臺,同比均出現不同幅度下降。

        不過,宏碁、華碩等廠商近日紛紛表示,隨著渠道商重啟拉貨,市場降至低點后重拾成長動能。這也意味著,沉寂已久的PC供應鏈或將迎來曙光。

        從筆電(筆記本電腦)市場看,曙光也在閃現。“第二季度起,隨著品牌整機及零部件庫存逐步往可控水位靠攏,渠道端壓力緩解后,回補需求逐漸浮現,第三季度將受惠傳統季節性動能支撐,返校潮、節慶促銷活動會進一步刺激備貨需求,帶動全球筆電出貨量增長。”TrendForce集邦咨詢分析師黃淑芳表示,全球筆電出貨量大致已于第一季度觸底,第二季度可期待較明顯的季度成長。

        “然而,消費級距(不同消費者在消費能力上形成的差距)擴大可能壓抑市場動能,預估第三季起成長幅度會開始趨緩。”黃淑芳指出,由于經濟持續低迷,2023年全年筆電市場應仍處于盤整期,整體出貨量預估約1.63億臺,年減12.2%。

         

        關鍵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