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龐慧敏 通訊員韋君鳳 韋俊旭 8月3日,由廣西柳州市總工會主辦,魚峰區總工會承辦的2023年暑期農民工親子活動在柳州市群眾藝術館(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舉行,活動吸引轄區50個農民工家庭參加。
活動分為參觀和手工制作兩部分,首先參觀了柳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了解柳州之約、柳州人家、柳州藝韻、柳州故事以及柳州傳承等非遺文化。
隨后進行侗族吉祥花和苗族銀飾掐絲杯墊手工制作,探尋非遺作品的奧秘。侗族吉祥花在三江侗族自治縣是寓意幸福平安的吉祥信物,每當風雨橋、鼓樓、戲臺等公共建筑物落成時,都會將手工制作的吉祥花懸掛在建筑的主梁上,以祈盼風調雨順、吉祥如意。在“侗族吉祥花”制作的活動現場,傳承人吳雙林向學員們介紹了侗族吉祥花的歷史文化,耐心、細致地向學員們講解吉祥花的制作過程,手把手進行教學。大家在老師的指導下,用不同顏色的布料層疊交錯拼貼,一個個飽含美好寓意、獨一無二的吉祥花慢慢在手中成型。
融水的“銀飾文化”傳承千年,掐絲是銀飾制作過程的重頭戲,一根根絲線或粗或細,似流水如音符,也隨著苗族銀飾流傳千年,掐絲琺瑯工藝在這片土壤上落地生根,折射出獨特的地域色彩。在“苗族銀飾掐絲琺瑯鍛造技藝”杯墊制作的活動現場,傳承人石建偉老師為學員們分享了苗族銀飾鍛造技藝的歷史、發展及銀飾制作中的掐絲琺瑯工藝,帶領學員們繪底圖、上膠水、掐絲、封層制作掐絲琺瑯杯墊。
孩子們在家長的陪伴下“沉浸式”欣賞非遺背后的民族智慧,感受蘊含在內的勃勃生機。家長們紛紛表示:“很開心,平時工作都很忙,沒有時間陪伴小孩子,這次活動不僅讓我們深層次地了解了柳州文化,又拉近了我們和孩子的距離,非常感謝總工會組織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