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薛仁政
通訊員 粵環宣
(相關資料圖)
2023 年 6 月 8 日,是第十五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六個全國海洋宣傳日,活動主題是 " 保護海洋生態系統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東作為海洋大省,一直積極探索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新路徑。
據了解,近年來廣東堅持以海定陸,陸海統籌,河海同治,全力打好珠江口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實現了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水質同步改善。2022 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為 89.7%,繼續保持 " 十三五 " 以來最高水平。
" 凈海經 "控制污染 + 海洋清潔
廣東全面加強海洋污染防治
" 海洋占據了地球表面的絕大部分空間,影響著人類的生存發展,對人類的未來生存有著絕對的重要性。" 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落實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近年來,廣東聚焦削減總氮入海量,狠抓入海河流總氮治理與管控。2022 年 36 個國控河流入海斷面中有 33 個水質優良,占 91.7%;32 個國控以下河流入海斷面全部消除劣 V 類,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連續三年保持在 90% 左右。
入海排污口是海域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節點。廣東明確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要求和時間節點,對全省 2861 個重點入海排污口實施動態監管。截至 2022 年年底,全省完成審批或備案重點入海排污口 322 個;累計整治入海排污口 774 個,其中,清理整治非法和設置不合理排污口 309 個。此外,廣東進一步對優化海水養殖布局、加強環評管理、深入實施排污口排查整治、強化監測監管等重點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加快推進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建設,廣東制定落實《廣東省深化治理港口船舶水污染物工作方案》,截至 2022 年年底,全省 679 個碼頭中,229 個已接入市政生活污水管網,其他碼頭已建設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或配套收集轉運設施。
" 保護海洋,不僅要控制污染,更要時常為海洋‘洗澡’。" 相關負責人介紹,廣東近年來積極開展江河湖海清漂專項行動,常態化組織河湖 " 清四亂 ",開展海洋垃圾常態化巡查。2022 年全省共清理各類水面漂浮物 165 萬噸,基本實現主要江河湖庫無成片垃圾漂浮物,大幅減少河流攜帶垃圾入海。粵港合作開展海漂垃圾污染防治工作,建設海漂垃圾預警系統,建立粵港跨境海漂垃圾事件通報機制。
" 美海經 "
建設海洋自然保護地 119 個
廣東持續加強海洋生態保護
" 海洋是地球生命起源的搖籃,也是文明起源的根基。" 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廣東劃定海洋生態保護紅線 1.66 萬平方公里,全部納入海域優先保護單元。
廣東近年來加大海岸帶、海灣、海島等海洋生態空間的保護力度,實行分類保護。統籌布局和優化提升海洋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提高人工岸線利用效率,嚴格限制建設項目占用自然岸線。
紅樹林生態系統是 " 鳥類天堂 "" 海岸衛士 "。廣東是全國紅樹林分布面積最大的省份,也是紅樹林種類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紅樹林是 " 國寶 ",要像愛護眼睛一樣守護好。廣東高度重視紅樹林保護和修復,將紅樹林保護納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重點任務,啟動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建設,全面提升紅樹林等濕地生態系統質量和服務功能。高水平建設深圳 " 國際紅樹林中心 ",打造湛江 " 紅樹林之城 "。發布全國首部省級紅樹林碳普惠方法學,將藍碳納入碳交易體系。目前,廣東建立各級各類以紅樹林為保護對象或與紅樹林保護相關的保護地 40 處,保護全省八成以上的紅樹林。
據統計,廣東已建各類海洋自然保護地 119 個,面積 3943 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類型齊全、布局合理的保護區網絡,保護對象涵蓋中華白海豚、海龜等珍稀瀕危物種和珊瑚礁、紅樹林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保護區數量和面積穩居全國前列。" 興海經 "
做好海洋 " 加減乘除 "
廣東積極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 目前,廣東已經劃定海域環境管控單元 471 個,實施優先保護、重點管控、一般管控分類環境準入,引導海洋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 相關負責人介紹,海洋不僅是生態寶庫,更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 " 加速器 "。近年來廣東堅持近淺海上做 " 減法 ",在中遠海上做 " 加法 ",在綜合開發利用上做 " 乘法 ",統籌提高岸線資源利用效率,適度控制用海規模,促進淺海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向深藍挺進,構建港產城融合發展格局。
廣東生態環境部門持續完善海洋工程環評管理制度,深化海洋環評 " 放管服 " 改革,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嚴把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準入關,加快推進鋼鐵、石化等重點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廣東大力支持海上風電等清潔能源產業發展,促進能源結構優化。建立海洋牧場環評管理 " 綠色通道 ",指導、優化海洋牧場環評工作。推進海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海洋新興產業加速培育壯大,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海上風電等海洋產業集群初具雛形,海洋經濟綠色發展水平明顯提升。(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
來源 | 羊城晚報 · 羊城派
圖片 | 受訪者提供
責編 | 李各力
校對 | 謝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