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會漲價太快了?!苯眨芯W友在社交媒體上討論起了關于《故事會》雜志售價的事,“十年前買的故事會一本兩塊五,現(xiàn)在已經要八塊錢一本了。”有的網友感覺《故事會》漲價實在太快了,但也有不少網友覺得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價格上漲也非常正常,“1988年很多人工資還是幾十元的時候,《故事會》九毛錢也沒人說貴,非常暢銷?,F(xiàn)在工資都漲了多少倍了,八塊錢說貴有點過分吧?!痹谠u論區(qū)中還有不少網友提出疑問:這還有賣的?在哪里買得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圖源微博@故事會
《故事會》雜志應該說是70后、80后乃至90后三代人最喜歡、也是最熟悉的雜志之一,小小一本不僅便于攜帶,而且內容非常豐富,笑話、志怪、趣聞、小說,還有陪伴讀者們多年的老P系列幽默故事。不管是日常休閑閱讀還是漫長的長途旅行甚至是上廁所的空閑時間,不少人都會掏出《故事會》來翻上幾頁。它不僅是休閑讀物,還被中文核心期刊(2000)收錄了,2018年5月超星期刊顯示其2014年影響因子為0.0049,在一定程度上《故事會》雜志也成為研究通俗性文學發(fā)展變遷的參考。
從十來年前的兩塊五到現(xiàn)在的八塊錢一本,其實價格的變動并不是一下子就提上去了,而是一個階梯式的緩慢提價的過程,《故事會》雜志社新媒體部主任馮主任告訴記者,這些年來雜志的定價一直有在調整,去年是六元錢,今年調整到了八年前,十多年前還有四元的、五元的、六元的。漲價的原因也在大家的意料之中,“現(xiàn)在紙張、印刷、物流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成本都在提高,所以會有漲價的過程?!?/p>
受到互聯(lián)網和新媒體的沖擊,《故事會》如今的銷量很難再現(xiàn)當年的輝煌,不過事實上這本已經陪伴大家半個多世紀的雜志現(xiàn)在銷量還是不錯的,對于網友們所好奇的這本雜志到底現(xiàn)在在哪里能還能買得到,馮主任也告訴記者,現(xiàn)在《故事會》的銷售渠道是多種的,“一方面是郵政訂閱,通過郵局或者打客服電話,郵政會有郵遞員來上門收訂。另一方面是我們有自己的官方APP,在這個APP上也可以訂購全年的雜志,也可以付費看電子刊不用訂紙質的,也比較方便。”
圖源微博@故事會
不過正如很多網友所言,從70后到90后這三代人最初接觸、購買到《故事會》基本都是通過報刊亭,而現(xiàn)在街頭的報刊亭越來越少了,馮主任也坦言報刊亭的消亡確實對雜志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比如在我們上海地區(qū),現(xiàn)在基本上沒有報刊亭了?!彼嘎?,《故事會》雜志零售的規(guī)模是遠大于訂閱規(guī)模的,“經常是你路過個報刊亭,看到了就想要買一本來看看這樣,這種情況要比訂全年的多得多?!?/p>
報刊亭消亡的趨勢難以挽回,《故事會》也在尋找新的零售點,還是以上海為例,上海遍地都是的便利店成為《故事會》零售的新目標,“現(xiàn)在我們也一直在和便利店進行溝通合作,現(xiàn)在已經有一些便利店里面可以購買到我們的雜志了?!?/p>
也有一些網友發(fā)現(xiàn),如今《故事會》也出現(xiàn)在了網紅書店里,比如去年7月底五條人士多店和南京網紅書店先鋒書店聯(lián)手推出了聯(lián)名盲選,里面是一些隨機的推薦圖書,就有不少網友拆出了《故事會》雜志。
圖源微博@南京先鋒書店官網網店
《故事會》創(chuàng)刊于1963年,見證了半個多世紀以來紙質刊物的發(fā)展歷史,累計發(fā)行量已超過15億本,在1997年位列全球發(fā)行量第六位。以“說書俑”為標志,一方面意在保持中國綿延不絕的民間文化血脈,另一方面又意在新的文化歷程中為故事文學樹碑立傳。
(來源: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記者沈昭)
【編輯:符櫻】
【來源:揚子晚報/紫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