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為人也發憤忘食的感悟(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作者: 來源: 互聯網 2023-08-03 18:08:45

         

        今天小紅來為大家帶來的是其為人也發憤忘食的感悟,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讓我們一起往下看看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這是出自『論語·述而』中的一句話: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 【注釋】 (1)葉公:葉,音shè.葉公姓沈名諸梁,楚國的大夫,封地在葉城(今河南葉縣南),所以叫葉公。

        3、(2)云爾:云,代詞,如此的意思.爾同耳,而已,罷了。

        4、【譯文】 葉公向子路問孔子是個什么樣的人,子路不答。

        5、孔子(對子路)說:“你為什么不樣說,他這個人,發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6、” “葉公好龍”是歷史上有名的故事,他喜歡龍.在宮廷里到處畫的雕的都是龍,結果感動了真龍來現身,卻因此把他嚇死了。

        7、所以當時子張就曾經說過,他不是愛的真龍,而是愛的像龍一樣的東西。

        8、而后人把這個故事,當作浮華不實的比喻。

        9、葉公有一天問子路,孔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子路沒有答復他。

        10、子路的不答復,非常高明,因為站在子路的立場,他實在不便說什么。

        11、同時孔子這樣偉大的人,真的教人不知從何說起,就是說了,葉公也未必能了解孔子.但是,葉公走了以后,子貢就進去報告老師,孔子說你何不告訴他,我是一個為了發憤求學問,常常窮得沒飯吃,連自己肚子餓了,都無所感覺,而忘了人是必須吃飯的那種人;當學問上有所獲益,就快樂得忘記了憂愁,根本忽略了衰老的威脅。

        12、孔子這種為學的精神,也是我們要效法的地方。

        13、孔子的人生修養,是永遠年輕的,所以他的學問道德,能“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永遠是進步的,隨時有新的境界。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