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大手筆加倉!這類基金年內收益飄紅 什么信號?

        作者: 來源: 券商中國 2023-07-27 17:09:24

         

        在外圍股市持續上漲之際,港股終于迎來反彈。7月25日,港股三大指數大幅上漲,恒生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均創下自今年3月1日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久違的大漲令港股市場陰霾一掃而空,7月26日,港股市場低開低走后,尾盤回調幅度有所收窄,南向資金當日凈買入港股77.83億港元。

        恒生科技指數年內收益翻紅,不少跟蹤港股的ETF年內收益再度飄紅。港股市場信心正逐步恢復,從ETF資金流向來看,資金在6月份短暫猶豫后,7月份再次持續凈流入港股ETF。

        多數港股ETF年內收益飄紅


        (資料圖)

        進入下半年以來,港股市場一波三折,走勢跌宕起伏。

        7月25日,受政策利好預期和市場情緒回暖影響,港股三大指數大幅上漲,市場情緒回暖。疊加中報業績窗口期來臨,港股盤面近期對于業績的敏感度也在持續提升,如中遠海運國際當日大漲近7%,海信家電當日收漲1.22%,股價再創歷史新高。

        經歷本周上漲后,截至7月26日,恒生科技指數年內收益2.18%,恒生指數年內收益-2.1%。不少跟蹤港股的ETF年內收益再度飄紅。

        具體來看,博時恒生科技ETF、易方達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和華安恒生科技ETF年內收益分別上漲5.45%、5.34%和4.9%。此外,華夏恒生ETF、華夏滬港通恒生ETF和南方恒生ETF年內收益分別上漲1.43%、1.29%和0.76%。

        不過,跟蹤港股醫藥板塊的ETF年內表現不佳,多數ETF年內跌幅超10%.

        二季度公募基金整體減持港股

        港股市場自去年10月以來的反彈在今年一月底戛然而止。恒生指數一度在今年二季度創下年內低點,從最新披露的公募基金二季報中不難看出,基金經理在二季度減少了港股的倉位配置比例。

        與此同時,南向資金也有所波動,并且在6月出現極為罕見地獲利回吐現象,當月資金凈流出58.48億港元,為2021年以來首個月度凈流出。

        可投港股公募基金二季度規模出現縮水。據中金公司統計,截至二季度,內地可投港股公募基金(除QDII)共3102只,總資產2.8萬億人民幣,占全部11079只非貨基和16.2萬億人民幣規模的28.0%和17.3%。盡管數量上較一季度增加153只,但規模卻下滑了1481億人民幣。其中,投資港股的主動偏股基金1708只(總規模1.9萬億人民幣),同樣盡管只數增加了75只,但整體規模卻下滑了502億人民幣。

        公募基金二季度持有港股比例也有進一步回落。中金公司數據顯示,公募基金在二季度整體可能存在小幅凈減持行為。目前,港股持倉占內地可投港股非貨幣公募基金股票總持倉的18.3%,較今年一季度的18.7%小幅下降0.4個百分點。此外,公募基金持股占南向整體約2.3萬億人民幣持倉比例降低1.6個百分點至17.8%。

        從個股集中度來看,今年二季度主動型公募基金前10大港股持倉市值占前100只重倉港股市值的61%,較今年一季度下降3.2個百分點。

        重倉股方面,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主動偏股基金前5大重倉股為騰訊控股、美團-W、中國海洋石油、中國移動和快手-W,與今年一季度相比,主動偏股基金前20大重倉中,新增金蝶國際、中國石油股份和中國宏橋。

        不過,在公募基金整體壓降港股倉位的同時,也有不少明星基金經理持續看好港股。

        受低估值的吸引力,不少基金經理看好港股發展,如今年初丘棟榮、崔宸龍等明星基金經理都擔任了港股基金產品的基金經理,丘棟榮的中庚港股通價值18個月封閉最新95.49%的倉位配置了港股,較上個季度末加倉11個百分點,張坤的易方達藍籌精選通過港股通投資港股市值占凈值比例從1年前的34.74%升至最新的40.76%。

        港股ETF重獲資金青睞

        進入7月份以來,以公募基金為主的南向資金再次涌入港股,本月合計有181億港元南向資金凈流入港股市場。

        從本月ETF份額變動來看,截至7月25日,博時恒生醫療保健ETF、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和景順長城中證港股通科技ETF本月的份額變動最大,分別增加22.77億份、17.7億份、16.98億份和11.86億份。其中博時恒生醫療保健ETF、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年內收益仍處于虧損階段,分別下跌15.95%和8.31%,資金呈現“越跌越買”態勢。

        僅華夏恒生互聯網科技業ETF、大成恒生科技ETF和富國恒生港股通醫療保健ETF本月份額出現小幅縮水。

        隨著資金持續凈流入港股ETF,更多跟蹤港股市場的ETF規模站上百億元大關,與今年二季度末相比,博時恒生醫療保健ETF、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和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3只港股ETF的規模突破百億元。除此之外,華夏恒生互聯網科技業ETF、華夏恒生科技ETF和華夏恒生ETF的規模分別為311.47億元、197.94億元和163.64億元。

        對于港股市場后市表現,一些押注港股市場的基金經理在基金二季報中給出不同觀點。

        丘棟榮在基金二季報中表示,看好估值至低位、業務穩健但成長屬性強、未來彈性較大的互聯網股和醫藥科技股,如港股互聯網股兼顧確定性和成長性,港股醫藥科技股估值回歸理性,具有較大的創新可能性。

        博時恒生醫療保健ETF基金經理萬瓊認為,隨著國內經濟復蘇,港股企業盈利將從筑底轉為向上擴張。不過,萬瓊也提醒到,海外通脹高中樞對于美歐央行轉鴿的掣肘,還可能引發未來數月美元流動性的反復與波折,港股與全球資金較強的聯動性是干擾3季度港股修復的重要因素。

        港股方面,泓德基金秦毅認為,對港股影響最大的其實是美聯儲加息、中美關系和企業基本面。這三點因素后續大概率都是改善的,美聯儲加息可能在下半年將結束,邊際向下的概率較低;中美關系開始進入階段性緩和期;企業基本面,對平臺經濟的政策壓制已基本消除,監管進入常態化,企業基本面也在2022年下半年開始觸底回升。

        (來源:券商中國)

         

        關鍵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