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佑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安佑生物”)近期遞交招股說明書(申請稿),申請深交所主板上市。這是該公司時隔5年再次沖擊上市。
5年前,安佑生物曾因養豬業務手續不全、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即開工、內控被疑等問題未能過會。5年后,已經剝離養豬業務、僅憑飼料業務支撐業績的安佑生物,能否闖入A股?
(資料圖)
7月11日,安佑生物回復新京報記者,公司本次IPO(首次公開發行)申請主要是出于拓新空白市場、拓展融資渠道的考慮,目前公司專注于更具優勢的飼料業務,將通過多樣手段提升毛利率。
時隔5年沖擊上市
安佑生物前身成立于2009年,主要從事飼料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涵蓋豬、禽、水產和反芻飼料,以及功能性飼料原料和添加劑等,豬飼料為主要產品。根據飼料工業協會出具的公司產量行業排名,2022年,安佑生物在中國內地飼料產量排在行業第17位,豬飼料產量排在行業第11位。
根據招股書,安佑生物擬發行不超過7000萬股,擬募集資金11.04億元,用于建設玉溪安佑年產20萬噸飼料項目、高州安佑年產12萬噸飼料項目、宜賓安佑年產24萬噸飼料建設(一期)項目、駐馬店安佑年產10萬噸飼料項目、陜西安佑年產6萬噸反芻飼料項目、吉林安佑年產8萬噸飼料項目、內蒙古安佑年產20萬噸飼料項目、重慶安佑年產41萬噸飼料項目、漢川安佑年產18萬噸幼畜禽飼料建設項目、數字化智能平臺技術改造項目等10個項目,另計劃將2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事實上,安佑生物已不是首次沖擊上市。2018年1月,安佑生物一度接近上市,但未能過會。
對于5年后再度沖擊上市,2023年7月11日,安佑生物回復新京報記者,一方面是出于飼料行業快速發展,公司需要開拓新市場的考慮。飼料行業存在銷售半徑限制,且下游客戶相對較分散,飼料企業想要發展壯大,在不同地區新建生產基地是拓展產品市場、提升品牌認知度的關鍵。“本次擬募集資金投資項目中,有9個飼料生產投資項目,主要為公司根據飼料產品銷售半徑,結合現有產能分布、產品分布和下游市場考察情況,謹慎評估后擬進行的投資布局,將彌補公司在國內部分省份業務布局的空白,有利于降低運輸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增強公司的品牌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同時,擬募集資金開展的數字化智能平臺技術改造項目,將提升公司信息化水平。
另一方面則是出于緩解資金壓力的考慮。安佑生物表示,隨著募投項目的實施,預計公司未來3年的資產規模和經營規模還將繼續擴大,在市場開拓、產品研發等方面的投入會不斷增加,需要通過外部融資補充營運資金。“當前,公司融資渠道主要為銀行貸款,已經制約了業務快速發展,通過外部股權融資解決營運資金需求是公司拓展融資途徑的重要路徑。公司通過募投項目補充流動資金,可有效緩解成長階段的資金周轉壓力,提高核心競爭力,為公司快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剝離養豬業務專注飼料
上一次安佑生物上市未果時,證監會發審委會議詢問了多個養豬方面的問題。
根據發審委審核結果公告,安佑生物子公司曾因環保違規被處以8項行政處罰,因安全生產問題被處以3項行政處罰,并有規劃、消防、稅務、農業、畜牧等部門多項處罰。安佑生物部分養豬場尚未辦理完畢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部分養豬場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在出租方名下,部分養豬場已取得環評批復但未取得環評驗收,部分養豬場未取得環評批復和環評驗收,部分養豬場待辦理排污許可證。因此發審委對安佑生物相關養豬場未來持續經營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提出疑問。
同時,安佑生物擁有的部分房產及土地尚未取得權屬證書,還存在未簽訂土地出讓合同、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即開工建設等情形。租賃的國有劃撥地存在法律瑕疵,租賃的多處農村集體土地存在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程序瑕疵。發審委對相關情況是否存在違規風險提出了疑問。
此外,安佑生物養殖業務的毛利率波動較大,存貨中的消耗性生物資產和生產性生物資產余額逐年快速增長的原因、部分養殖場密度高達2頭/平方米的原因及合理性、對自有豬場和契養豬場的生物性資產盤點是否存在異常等,也引起發審委關注。
而在2023年的招股書中,安佑生物的主營業務已不見養豬蹤跡。
資料顯示,生豬養殖業務是安佑生物自2012年成立江蘇和佑后逐步涉足的。2020年11月,安佑生物以4.45億元轉讓江蘇和佑100%股權,徹底剝離生豬養殖業務。安佑生物表示,本次轉讓主要是考慮到“豬周期”行業特性對業績波動影響較大,業務剝離有利于提升公司經營業績的穩定性,也有助于公司聚焦更具優勢的飼料業務。
有業內人士指出,安佑生物當時出售養豬業務是比較巧妙的選擇。2021年,受產能恢復等影響,國內豬價從高位迅速回落,并一度降至養殖成本線以下,規模豬企虧損嚴重。安佑生物在豬價快速下跌前剝離養豬資產,及時減少了后續可能面臨的更大養殖虧損。伴隨養豬業務的剝離,安佑生物的上市風險也減少很多。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從上市角度來看,剝離生豬養殖業務,直接和生豬養殖有關的問題就不會被關注。不過由于飼料業務也和豬周期有關,不排除上市后重新整合相關業務資產的可能性。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安佑生物與江蘇和佑的關系并未伴隨出售而完全斬斷。江蘇和佑的受讓方江蘇健健美,與安佑生物同由安佑集團(中國)有限公司控股。同時,剝離后的江蘇和佑相繼成為安佑生物2021年第一大客戶、2022年第四大客戶。對于后續是否會重拾養豬業務,7月11日,安佑生物未向新京報記者做正面回應,只表示公司當下專注于飼料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鞏固在飼料行業內的市場地位。
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安佑生物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2.53億元、108.43億元、114.95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5.32億元、3.87億元、2.74億元。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凈利潤包含養殖業務11個月的經營凈利潤及出售養殖業務所得的資產轉讓收益,剔除該影響后,模擬計算凈利潤為2.54億元。
飼料毛利率低于同行
雖然通過“棄豬保飼”躲過眾多養豬企業一同虧損的命運,但安佑生物的飼料盈利能力與同行業上市公司相比,還有待提升。
2020年至2022年,同行業上市公司飼料毛利率平均值分別為12.92%、11%、9.49%,而安佑生物的毛利率分別為12.34%、10.05%、8.32%。毛利率下滑是行業趨勢,但安佑生物的飼料毛利率持續低于行業平均水準。安佑生物表示,差異主要在于各公司飼料品種、收入結構和成本結構不同。
剝離養豬業務后,安佑生物主營業務僅剩飼料,經營風險也與行業走向緊緊綁定。安佑生物提示,飼料行業上游原料市場易受到供求關系、氣候、自然災害、國際局勢變化、收儲政策、貿易政策等多種因素影響,下游養殖易受到生豬周期性波動影響,上下游波動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飼料企業的調價策略。遇到上游價格波動,行業內公司一般將通過調節售價的方式向下游傳導,但價格調整易受下游景氣度影響,存在一定滯后性。因此,上下游大幅波動等不利因素,可能導致公司毛利率下降,從而使公司面臨經營業績大幅波動的風險。
對于如何提升毛利率,安佑生物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公司有經驗豐富、穩定團結的管理團隊,對飼料行業政策信息、技術特征及未來走勢具有深刻的理解。飼料行業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平均毛利率較低,因此成本控制是管理能力的一大體現。當前,公司主要通過集團的規模化采購和地產原料靈活采購相結合的方式互為補充,應對原料價格波動帶來的經營風險。同時,通過分散生產配合料降低整體運營成本。
該公司還稱,未來將繼續抓住采購時點,提升大數據運營管理能力,有效進行成本管控。同時,高性價比的精準配方是獲取市場份額的關鍵,公司將加強優勢產品開發,拓展常規產品賽道,豐富公司產品線。未來幾年,還將完善并強化投資決策程序,嚴格控制各項費用支出,全面有效提升經營效率。
盡管安佑生物也指出飼料業競爭激烈,各企業爭相開發各種新產品,配方升級換代速度越來越快,公司高度重視產品的研發和技術的創新,但安佑生物的研發費用投入與同行業上市公司相比也不高。2020年至2022年,同行業上市公司研發費用率平均值為1.31%、1.15%、1.15%,而安佑生物的研發費用率只有0.32%、0.26%、0.24%。安佑生物解釋稱,研發費用率低于平均值的原因在于,公司一直專注于飼料主業,研發方向相對聚焦,產品技術相對成熟,收入規模較大,一定程度上導致公司研發費用率較低。
曾有頭部飼料上市公司指出,“伴隨下游養殖環節逐漸規模化,行業價值的重心正逐步從過去的飼料環節,轉向下游養殖環節、食品環節。”目前,多數飼料上市公司都在多元布局養殖等其他領域,少有企業主營業務僅靠飼料。相比之下,剝離養殖業務、全力聚焦飼料,對于安佑生物是利是弊,還需要更多時間考驗。
新京報記者 王思煬
編輯 李嚴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