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么愛書法?一部腦洞大開的臺劇給了絕妙的回答_世界滾動

        作者: 來源: 嗶哩嗶哩 2023-05-24 05:57:37

         

        最近,在熱播的電視劇《不良執念清除師》火了,豆瓣評分8.9。這部劇有溫情、搞笑、懸疑等主流元素,但最為觀眾津津樂道的,還是其中對“書法”的刻畫。


        (相關資料圖)

        該劇借由有特異功能的“小混混”蒲一永(曾敬驊 飾)的視角,講述了一個個人間悲歡離合的故事。雖然主題談論生死離別,但整體風格舉重若輕,不特別沉重,也不特別浮夸,幽默和嚴肅混搭。

        蒲一永家祖祖輩輩都是教人寫毛筆字的,他的爺爺蒲老先生開了一間書法培訓班,業余兼職幫人寫挽聯。蒲一永在書法方面頗具天賦,因此得到了爺爺的真傳。

        因為一場車禍,蒲一永的爺爺變成了植物人,爸爸過世,蒲一永昏迷兩年才蘇醒。為了生計,他接下了爺爺寫挽聯的工作。

        從古至今,中國人一直有為故去的人寫挽聯的習俗,“筆墨紙硯”間傾注感情,安慰生者,懷念逝者。但蒲一永最初不得要領,字寫得再好,也處處受挫被拒絕。

        爺爺的朋友提醒他:你爺爺寫的每個字,都能看見他的心意,不只是對死者的哀悼,他還安慰了活著的人。

        蒲一永不懂什么是“字里行間的心意”,直到他拿出了爺爺常用的硯臺磨墨,意外獲得“天眼”功能——可以看見一些故去的人無法消散的執念,他也因此懂了“心意”,即為離世的人寫下相應的字,化解他們生前的執念,讓逝者安息。

        他為生前忍耐同事霸凌、不想讓父母擔心的藥劑師寫下“日出日落,鑄刻闌珊,拾吾有形,生死無關。”

        他為死了也無人知曉的老師寫下“生者未忘,逝者亦在”。

        他為離世也一直在保護弟弟的哥哥寫下“并蒂而生,牽絆陰陽”。

        透過一個個故事,很多年輕網友不僅被講述方式的新穎吸引,也逐漸發現了書法的魅力。

        編劇是用了心的,書法不僅貫穿劇情,劇中三個主角的名字,也緊扣“書法”這一主題。

        男主蒲一永的 “一”,是我們練字的第一個字,而“永”則是書法里的“永字八法”,包含了書法的基本筆畫法則;

        男二曹光硯的硯、女主陳楮英的楮,是古代“紙張”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和很多找“筆替”、“手替”的演員不同,為了這部劇,蒲一永的扮演者曾敬驊,跟著老師苦練半年行書書法,劇中所呈現出的書法 ,90%都是由他本人撰寫。

        他在接受訪問時表示,因為這部劇愛上了書法:“一開始以為書法練起來會很無聊,很耗時間,可是后來我發現寫一寫會有一種成就感。”他還透露,“現在會覺得寫書法是一個可以靜心的方式,覺得煩躁的時候可以用來調整心情。”

        連劇組的工作人員也說,外型看上去痞痞的曾敬驊寫書法的時候“整個人都變帥了”。

        曾幾何時,“琴棋書畫”是國人第一流的通達,我們小時候,父母經常會說:字是一個人的側面相。

        作家木心說,“西方人善舞蹈,中國人精書法,中國的書法之道,是所有的藝術表現手段中,最彰顯天才和功力的一種靈智行為。”然而,現在它卻逐漸被快餐時代慢慢邊緣化,而作為十大國粹之一(刺繡、中醫、武術、書法、京劇、茶道、漢服、瓷器、剪紙、圍棋),也鮮有影視作品去展現它的魅力,不得不說有點可惜。

        《不良執念清除師》很好地用故事的鋪陳展現了書法的魅力,讓觀眾直觀地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寫好字不等于書法藝術,書法更不僅僅是運用技巧。

        希望我們不要忘記墨水的芬芳,亦希望這一源遠流長的書寫形式,能透過更多的方式展現自己的魅力。

         

        關鍵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