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新增信貸季節性回落,分析人士:后續降準等總量政策有望加快落地

        作者: 來源: 期貨日報網 2023-08-13 17:24:14

         


        (資料圖片)

        央行8月11日公布的7月金融統計數據顯示,7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85.4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個和1.3個百分點;7月人民幣貸款增加3459億元人民幣,同比少增3498億元,預期8480億元;7月人民幣存款減少1.12萬億元,同比多減1.17萬億元。同日公布的社融數據顯示,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289億元人民幣,同比少增2703億元,預期11200億元,前值增42241億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為8.9%,比上個月回落0.1個百分點。

        總的來看,7月新增信貸、社融數據不及市場預期。光大期貨宏觀分析師于潔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從季節性來看,社融、人民幣貸款、人民幣存款均有明顯的季節性,體現為為季末沖高、季初回落。波動產生的原因是因為季末是銀行存款規模考核的時間點,銀行攬儲行為的季節性波動導致存貸款隨之波動。7月恰逢上半年考核結束,社融、人民幣存貸款規模在全年中屬于較低水平。其中信貸方面,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季初信貸“小月”、前期信貸加量投放形成透支以及有效信貸需求仍不足導致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少增。分部門看,企業和居民貸款均同比收縮,居民端壓力加大,非銀貸款明顯多增。

        數據顯示,住戶貸款減少2007億元,在6月高增后明顯回落,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335億元,中長期貸款減少672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2378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3785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712億元,票據融資增加3597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2170億元。

        社融方面,7月社融規模同比增速繼續回落。7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364億元,同比少增3892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減少339億元,同比少減798億元;委托貸款增加8億元,同比少增81億元;信托貸款增加230億元,同比多增628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1962億元,同比少減782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1179億元,同比多219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4109億元,同比多111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786億元,同比少651億元。

        于潔表示,新增人民幣貸款是社融同比減少的主要拖累項。人民幣貸款增量的分項中,7月分項中除了票據,其他分項均同比少增,而6月正好相反。其中,住戶貸款同比少增3224億元,住戶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2158億元,短期貸款同比少增1066億元,除了銀行放貸的季節性,從需求端來看,6月份房企通常會加大推盤,6月房地產銷售達到年內小高峰以后7月會明顯降溫;消費方面,“618”活動大促后,7月消費相應也會出現降溫。

        “同時,企業貸款同比少增499億元,其中企業中長期貸款少增747億元,短期貸款同比少增239億元。企業中長期貸款7月是年內首次同比少增,企業中長期貸款通常用于基建、制造業投資、地產投資,需要專項債拉動配套投資。7 月專項債發行再次放緩,單月合計僅發行1962億元,相應企業中長期貸款有所降溫。考慮到年內仍有1.3萬億元額度待發行,2023年新增專項債需于9月底前發行完畢,8月和9月或迎專項債年內發行高峰,對相應的企業中長期貸款、社融都有一定的拉動。”于潔說。

        溫彬認為,從金融數據可以看出,受季節性效應、前期信貸投放節奏較快以及有效信貸需求仍不足影響,7月新增信貸重回低位,信用擴張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亟需加強。為此,7月政治局會議聚焦“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范風險”三大目標,提出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逆周期調節和政策儲備,明確釋放了支持實體經濟信號。

        在溫彬看來,穩財政和寬貨幣組合將協同推進,降準等總量政策有望加快落地,政府債發行和使用提速,擴投資、促消費,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房地產政策加快調整優化,高能級城市的購房政策放松、結構性優化,以及保障房建設和城中村改造也有望加速落地生效;活躍資本市場、推進一攬子化債方案制定實施,均有助于提振投資者信心。政策筑底和經濟蓄力,將驅動后續信用穩定擴張和信貸結構優化,并進一步增強經濟穩步回升的動能。

         

        關鍵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