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如何立足上海實際、做好調研“后半篇文章”?怎樣以調研成果“反哺”司法審判,把人民法院的工作做得更好、落得更實?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班子成員突出問題導向,圍繞數字法院建設、程序空轉難題、人才隊伍培養等11個課題,確定26個基層聯系點,開展調研51次,覆蓋全市16個區。
在調研中,上海高院領導班子發現司法實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與不足,如在數字化建設中,各級法院各自研發、各自應用的問題較為突出;在考察法官工作室、人民法庭等地后,發現前端調解的質量仍有待提高;部分企業反映涉外商事糾紛、破產糾紛處理時間較長,折射出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存在效率問題;人才選拔、培養、管理機制還要繼續健全……
為解決真問題,領導班子嚴格對標黨中央、市委、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將調研中發現的問題逐一梳理形成問題清單、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并建立調研成果轉化運用清單,評估成效。目前,一系列舉措陸續出臺實施,如對照上海自貿區、科創走廊等重大戰略,上海法院先后牽頭制定10余項工作機制,為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提供制度保障;配合市人大常委會制定落實多元解紛條例、與市司法局共同推動訴前調解工作、發送司法建議等,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對接人才發展需求,推出新時代上海法院隊伍建設現代化“1+6+X”工作體系,以1個意見、6大體系、X項制度和成果,推動隊伍建設。
近期,上海高院還聚焦數字賦能,上線“上海法院審判監督管理平臺”,將大數據分析方法引入案件質量評查中,圍繞民間借貸虛假訴訟、罰金刑適用不規范等問題,已建成近50個場景模型并取得初步成效,其中近20個實現“一院突破,全市共享”。
“踏石留印,抓鐵有痕。把調研成果轉化為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司法新需求的實在舉措,轉化為推進審判工作現代化的有力抓手,才能答好這份司法工作時代問卷。”上海高院黨組書記、院長賈宇說。
來源:人民法院報
作者:曹赟嫻丨編輯:張玉玲 張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