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江蘇省數字人民幣宣傳月啟動儀式在紫瑯湖畔的南通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主題為“數字人民幣樂享新生活”,旨在進一步加快數字人民幣知識宣傳普及,提高公眾對數字人民幣的認知度,推動數字人民幣惠及民生、服務實體。
作為由央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數字人民幣在保障高效便捷的支付體驗的同時,它更為穩定安全,適用范圍更廣。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發展,對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加快建設數字中國至關重要。
2023年初,江蘇省啟動數字人民幣全域試點,以全場景應用為代表的數字人民幣發展目標在江蘇各地逐一落地。蘇州實現了全國首筆超億元數字人民幣電費結算;常熟對全市在編公務員、事業人員、各級國資單位人員實行工資全額數字人民幣發放;無錫推出“錫科貸”,助力數字人民幣在科技金融服務領域的場景拓展;南京、泰州、徐州、鹽城等地聚焦群眾密切的交通出行、看病結算、旅游購物等場景,以發放優惠券等方式推廣使用數字人民幣支付。截至6月15日,全省新增數字人民幣個人錢包852萬個、對公錢包58.2萬個,新增受理數字人民幣商戶門店45.2萬個,開展轉賬業務5180億元、1808.4萬筆,消費業務55.1億元、904.2萬筆,主要指標在全國保持領先,其中消費金額位居全國第一。
如何真正讓數字人民幣從“嘗鮮”走向“常用”,江蘇省推動、實施了多項舉措,在完善政策、平臺、服務支持等方面繼續發力。針對數字人民幣發展行穩致遠,重點研究出臺數字人民幣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配套政策,強化對數字人民幣業務、風控、技術、安全等方面的統籌協調,持續完善數字人民幣技術標準,夯實數字人民幣法治基礎,鞏固數字人民幣法償性地位;構建多層次產品和服務體系,推動對公業務與個人業務深度融合、相互促進,打造更加安全便捷的惠企利民支付平臺,發揮結算更高效、使用更安心的優勢,在充分尊重隱私與保護個人信息基礎上做好風險防范;堅持市場化發展,充分發揮數字人民幣上下游產業的集聚效應,催生一批新模式新業態,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當前,江蘇省已經成為數字人民幣“最佳試驗田”,數字人民幣正越來越多走進人們的生活,在保民生、促消費、擴內需、穩增長中發揮著積極作用,因此,還要充分考慮和滿足弱勢群體、老年人的實物現金需求,堅決避免因現金數字化而帶來的“數字鴻溝”,推出功能優化適配的特色化產品,讓更多人享受公平普惠的現代金融服務。要不斷完善數字經濟產業鏈,持續探索數字人民幣在數字身份、數字貿易、跨境交易等創新領域的應用,充分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支付需求。
期待未來江蘇能在技術創新、場景應用等方面不斷探索、讓數字人民幣“好用”且更常用,持續落地開花,并更好地惠及百姓生活,為地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葉洋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