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寧市:現場觀摩拓思路,凝心聚力謀發展

        作者: 來源: 騰訊網 2023-07-28 12:16:13

         


        【資料圖】

        紅網時刻衡陽7月28日訊(通訊員 錢輝 王霈婷)“歡迎大家到我們村來‘做客’,我談談我們村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先進做法和經驗,與大家一起探討學習、取長補短。”7月25日一大早,常寧市新河鎮大禾坪村就熱鬧了起來,村黨支部書記雷強迫高興地說。當天,新河鎮黨委政府組織鎮黨政班子成員、轄區24個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駐村第一書記來到大禾坪、凹霞村“取經”,實地觀摩學習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好經驗好做法,扎實推動村集體經濟項目建設規范、高效運營、科學管理、健康發展,促進新河鎮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持續有力推進鄉村振興。

        在大禾坪村陸基桶工廠化養殖場,一個個銀色的大圓桶格外顯眼,每個圓形大桶直徑可達10余米、深1.5米,飼養人員正忙著投料,一把飼料撒下去,水里頓時像炸開了鍋,很多魚紛紛浮上水面搶食。在養殖場的四周,上千畝的金黃早稻即將迎來豐收。

        村黨支部書記雷強迫介紹,2020年村里成立了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全面流轉村內土地,將部分土地按片區分配給五個種糧大戶,其中合作社自耕地500多畝,去年創收純利潤26多萬元。并通過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購買農業機械,服務大戶糧食生產收取機械服務費。同時,該村利用緊靠湘江優質的水資源,發展陸基桶工廠化養魚、網箱魚和臨武鴨規模化生態循環養殖。2022年,這三項養殖為村集體經濟增收50多萬元。

        大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聽、一路議、一路學,仔細聽取兄弟村示范點相關情況的詳細介紹,充分了解他們的思路規劃、主要做法、長效機制建立等內容,發現了自身差距和不足,啟迪了工作思路,激發了工作動力。

        “村集體經濟發展,往往依靠本村資源要素,難以做大優勢,形成勝勢,要實現村集體、合作社、群眾三方發力、三方受益,就必須走產業聯盟的道路。”在凹霞村新河農機聯盟基地,村黨支部書記、農機聯盟董事長陸元峰詳細地介紹了農機聯盟承包流轉土地壯大糧食生產項目規劃。

        凹霞村作為新河鎮農機聯盟發展主要陣地,匯聚整合生產要素優勢,打破開發邊界,最大限度發揮資源生產要素,全面承包各區域村集體經濟流轉土地,實施規模化糧食種植,為糧食豐收提供有力支撐。2022年,農機聯盟農機社會化服務創收100萬余元。今年,該聯盟又進一步延伸產業鏈,發展工廠化育秧基地,為茶山村、湘江村等9個村的早稻生產提供了1200多畝高質量秧苗。

        在親身感受兄弟村在謀求產業發展豐碩成果的同時,大家邊看、邊學、邊思、邊悟,就工作思路、規劃實施、具體措施、發展壯大等方面虛心請教、深入探討。

        此次觀摩活動圍繞“黨建融合強引領,產業聯盟促振興”主題,打破了鄉鎮和村干部思維定勢和固有的發展模式,結合常寧市委關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部署和要求,認真對照借鑒、學習考察、深學細悟。觀摩結束后,新河鎮隨后召開了壯大村集體經濟工作現場會,大家一致認為兄弟村在產業發展上,真抓實干,積累了許多好經驗、好做法,將充分借鑒兄弟村先進的經驗和做法,把交流學習中取得的真經運用到各自的實際工作中去,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激發新活力、引入新動能,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快速增長,讓群眾增收致富渠道越走越寬、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廣。

        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新河鎮積極探索創新,大力推行“黨建+聯盟”“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通過強化黨建引領、整合生產要素、突出地方特色,先后創建了新河魚、農機、水果、電商四大產業聯盟產業發展平臺,進行技術、業務、人才、管理合作,探討統一采購和供應、統一基礎設施提升、統一智能化信息化建設、統一品牌戰略、統一市場銷售等“八統一”模式,促成規模效應,帶動村民參與。目前,全鎮四大產業聯盟共鏈結農村合作社27個、農戶數百戶、加工商2個、銷售商3個,不僅帶動了大批村民增收,去年還為各村集體增收150萬元,極大地增強了村集體經濟的活力。

         

        關鍵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