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報表分析之利潤表科目解讀

        作者: 來源: 迪答呀 2023-07-06 22:02:45

         

        點擊↑關注 一起學習財報分析

        ? 財報閱讀Tips ?

        1.拉長財報周期,用五六年時間的財報可以避免很多財務造假問題,很少能公司實現長時間的造假而不被發(fā)現。 2.數據需要和公司自身歷史對比及同行對比,才能判斷數據異常的合理性和問題所在,單一年度的數據沒有意義。 3.閱讀財報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依據閱讀財報形成對公司未來發(fā)展和盈利能力判斷,進而對企業(yè)估值判斷來決定當前價格是否買入。


        (資料圖)

        在掌握前面文章所介紹的資產負債表后,這篇文章介紹財務表中的利潤表,相對于資產負債表理解利潤表就容易許多了。與利潤表有關的指標市盈率(PE)、每股收益、ROE、毛利率......等等,應該是股票交易者經常會聽到的一些指標,所以利潤表也是市場上最受關注的一張報表。

        對于利潤表來說,一般主要關注的就是合并利潤表了。在當前的會計準則中對于利潤表一般劃分了八個部分,分別是 營業(yè)總收入、營業(yè)總成本、營業(yè)利潤、利潤總額、凈利潤、其他綜合收益稅后凈額、綜合收益總額、每股收益 。下面來具體的分析每一部分下面的對應的科目明細,具體了解哪些部分我們應該重點關注,哪些就是了解即可。

        一、營業(yè)總收入

        營業(yè)總收入下有營業(yè)收入、利息收入、已賺保費等科目。對應這些科目基本就是見文知意,不用過多解釋,其中要注意的是收入的確認原則

        一家企業(yè)的收入可以有三種途徑: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或讓渡資產使用權(現金、無形資產、固定資產),不過是那種途徑,其中都會涉及到收入的確認,也就是按照那種標準可以將賣出的商品或者服務確認為收入記錄在利潤表營業(yè)收入科目中。

        對于很大部分財務造假就是把符合收入的確認為當期收入,對于一對一的商品醬油、酒,家用電器還好就是商品交到對應的客戶手中就可以確認為收入了,但是與一些承包的項目,它的周期較長可能需要一兩年甚至更長時間,這時如何在每期報表中確認收入和費用呢?如果是按照整體完工一次性確認收入還好,但是如果是按照預估進度的百分比,并且總費用和總收入又是預估的那這個可操作性就很大了。

        總之對于收入的確認要有所重視,在財報中直接搜索“ 收入確認 ”一般就會檢索出來,雖然整體規(guī)則可能很繞口,但是我們也可以通過現金流、收入增速、同行對比來判斷企業(yè)當期收入的合理性。

        二、營業(yè)總成本

        (1) 營業(yè)成本

        營業(yè)成本就是報表期內公司為了銷售,從資產負債表存貨科目里搬走的存貨價值。

        (2) 營業(yè)稅金及附加

        指營業(yè)過程中無論是否盈利都需要繳納的稅費,包括營業(yè)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等。在財報中搜索“ 稅金及附加 ”就可以找到企業(yè)納稅明細,搜索“ 稅率 ”就可以找到主要的稅種和稅率明細。

        (3) 營業(yè)費用

        對于營業(yè)費用可以一般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具體的解讀可以查看:

        (4) 資產、信用減值損失

        在資產負債表中有提到對于可能會發(fā)生減值的資產。例如:股權、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商譽、存貨、應收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等都可能發(fā)生減值損失,多數計提的減值都是代表管理層承認原先決策的失誤。資產減值損失科目數字一般為正值,代表有資產減值損失發(fā)生,如果為負值,代表已經計提減值損失的存貨、壞賬、債權又被收回來了。無論正負科目數值應該比較小,經常出現或正或負的大額數字,要么公司調控報表,要么減值測試水平太爛,總之都不是什么好事。

        現在的會計政策,能夠對利潤表產生影響的減值損失轉回,主要是存貨、應收賬款、債權類投資減值損失。目前主要常見的手法有:不提或者少提,增加當期利潤;多提,減少當期利潤,以后轉回增加后期財報利潤;超額計提減值損失,降低資產賬面值,減少后期折舊和攤銷,增加后期財報利潤,或通過后期出售資產提升利潤同比增速等。

        信用減值損失 就是對于各類應收款及對外債券投資因預期欠債方信用變化而計提的減值準備,計入“信用減值損失”。其他減值準備繼續(xù)在“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記錄

        (5)匯兌收益

        以人民幣記賬企業(yè),日常經營時發(fā)生外幣收支時,以發(fā)生時的匯率記錄為外幣兌換。在報表日需要將所持有的外幣按照報表日匯率折算為人民幣,不同時間的匯總,因匯率不同差生的匯總差額,就記錄在該科目下。

        (6)其他收益

        記錄與日常經營相關,但是又不屬于營業(yè)收入的收益,主要有:企業(yè)日常經營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獲取稅務局返還的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手續(xù)費。

        (6)公允值變動收益、投資收益和匯總收益

        這幾個科目在資產負債表已經介紹過:

        三、營業(yè)利潤

        營業(yè)利潤可以說是利潤表的核心,是市場上較為關注的一個財務數據。持續(xù)增加的營業(yè)利潤的企業(yè)蒸蒸日上的表現,持續(xù)提高的營業(yè)利潤率(營業(yè)利潤/營業(yè)總收入)是企業(yè)競爭力提高的表現。

        看利潤表最重要就是看營業(yè)利潤和營業(yè)利潤率的變化趨勢,并和同行進行對比。出現上升、下降,尤其是下滑時候就需要一項項的找原因看看那些因素導致的,是暫時還是企業(yè)競爭力下降的體現。

        四、利潤總額、凈利潤

        利潤總額就是營業(yè)利潤加上營業(yè)外收支凈額,如果再減去所得稅費用那剩下的就是凈利潤了。

        所得稅費用 = 當期所得稅 + 遞延所得稅費用 + 以前年度多的稅調整。

        當期所得稅 = 應納稅額 x 法定稅率

        應納稅額 = 稅前利潤 + 納稅調整額 + 境外應得彌補境內虧損 - 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

        對于所得稅費用簡單了解即可。

        在凈利潤部分下又按照所有權歸屬角度分為“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和“少數股東損益”及按經營持續(xù)性角度劃分凈利潤分類為“持續(xù)經營凈利潤”和“終止經營凈利潤(反應企業(yè)儲值已經劃分為持有待售資產或者負債,計劃終止經營的業(yè)務部門或子公司帶來的凈利潤或虧損,除此外凈利潤都為持續(xù)經營凈利潤)”。

        五、其他綜合收益的稅后凈額

        相當于有一個提示,提醒股東除了有營業(yè)利潤外還有一部分其他資產變動產生的損益,它并不屬于凈利潤數據后面,所以放在凈利潤后面,本質是一個資產負債表科目。

        這個和港股的財報中《綜合全面收益表》類似,在港股財報中對于利潤表是披露了兩份報表《綜合收益表》和 《綜合全面收益表》。

        《綜合全面收益表》是第四張報表,它與《綜合收益表》的區(qū)別是:《綜合收益表》主要體現經營成果,《綜合全面收益表》則包含了經營成果和投資成果。有人可能有疑問,為什么要兩張收益表?因為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價格波動很大(比如這一年來中概股),如果這些變動實時體現在利潤表中,那么企業(yè)財報的業(yè)績波動很大,投資者難以觀察真實的經營情況。因此用《綜合全面收益表》觀察企業(yè)的經營成果,用《綜合全面收益表》補充觀察企業(yè)的投資成果

        對于其他綜合收益的稅后凈額了解了在利潤表作用就可以。對于其中明細科目并不是很重要,本篇就不在一一介紹,如果后期有需要會單獨寫一篇文章再逐步的介紹其中的明細科目。

        六、綜合收益總額、每股收益

        綜合收益總額就是凈利潤加上其他綜合收益稅后凈額,相當于財務報表的閉環(huán)。一般報道企業(yè)利潤都是說的公司凈利潤,而不是綜合收益總額,這個了解即可。

        知道了企業(yè)的凈利潤/股本數就是每股收益,其中的稀釋每股收益就是指現有股本數加上潛在股本(發(fā)行在的認股權證、股票期權、可轉債等工具可能導致增加的公司股本)按照這個股本數計算出來的就是稀釋每股收益。

        實際案例

        本文主要解讀了利潤表的組成部分及每一部分下科目明細的含義,具體的案例會在下篇文章介紹如何分析利潤表進行展示。

        相關閱讀:

        1.

        2. 3.

        財報是分析公司的起點,投資應深刻認識行業(yè)及企業(yè)的特性,再結合財報數據,才可能做出正確的決定。而認識行業(yè)和企業(yè),閱讀財報是必經之路,大量閱讀行業(yè)內重要企業(yè)的財報,是取得投資比較優(yōu)勢的重要途徑。

        注:本文主要是參考《手把手教你讀財報》及網絡文章。

        提示:文中涉及觀點僅是個人學習思考,不構成任何的建議,如果涉及具體股票也僅僅是為了更好體現學習思考過程,切不可當做投資建議,投資交易是件嚴肅的事情,要獨立思考,認真對待自己的資金。

        祝大家 健康 快樂 交易成功!

         

        關鍵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