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今頭條!《星河戰隊》的新游戲,證明人蟲大戰永不過時

        作者: 來源: 游戲研究社 2023-05-29 07:19:15

         " 兩條腿以上的都干掉!"

        1997 年上映的電影《星河戰隊》,盡管從未正式進入過內地院線,卻成為了不少國人的童年記憶。而當這部電影改編的 FPS 游戲《星河戰隊:滅絕》(Starship Troopers: Extermination)在前段時間發售后,即便沒有中文,卻依然吸引了一批國內情懷影迷。


        (相關資料圖)

        和電影中的目標一致,《星河戰隊:滅絕》目前僅有 PVE 玩法,結合了射擊、建造、塔防等多個要素,玩家們唯一要做的就是 " 兩條腿以上的都干掉 "。游戲發售至今,已經在 Steam 上收獲了一萬多條評價,好評率高達 93%。

        至于游戲好玩在哪里,玩家們也是眾說紛紜——還原電影場景、玩法刺激有趣,IP 情懷,甚至某些大蠊憎恨者(或者節肢動物愛好者?)狂喜 .....以及一個讓人不得不注意的熱門說法:讓這個游戲變有趣的戲精隊友。1

        盡管《星河戰隊:滅絕》在 Steam 上的評價目前為 " 特別好評 ",其口碑在近年來的 FPS 游戲中屬于佼佼者——但實際上游戲本體給玩家帶來的體驗,并不能算多好。

        本作目前仍處于 EA 階段,目前只能算個半成品。不僅只有兩種模式、三個角色職業,開局槍械也少得可憐,手感也算不上優秀。

        這還沒算上一言難盡的優化——當蟲群山呼海嘯而來,玩家還沒開槍,眼前的屏幕就頂不住了。與之相比,游戲中較多的 BUG 反倒不怎么顯眼。BUG 也是阿拉奇蟲族的代稱,似乎合情合理

        一場游戲可匹配 16 人,玩家間需要通力合作,完成任務并對抗源源不斷的蟲族,直至最后撤離。不僅沒中文,游戲目前還僅有歐服和北美南美幾個服務器,國內玩家即便開著加速器加入戰局,也必須頂著高延遲的折磨。

        但以上種種問題,似乎都沒有影響到 Steam 上顯眼的高評價。

        《星河戰隊》首部電影雖然上映距今已有二十多年,但當形似蜘蛛、螃蟹等節肢動物合體的阿拉奇蟲族、十萬地球聯邦軍覆滅的克蘭達夫戰役、威士忌哨站圍墻外的蟲群等等經典畫面以當代游戲技術再現,老影迷們很難不為所動。

        這點上最值得稱贊的,就是游戲對于《星河戰隊》IP 的還原度。游戲目前延用第一部電影中武力設定,玩家作為機動步兵需要在一顆星球上和蟲族爭搶領地,期間負責采礦、修理發電機、堅守信號增強器等任務。盡管沒有劇情,但游戲開篇 CG 中,以還原電影中地球聯邦網站介紹世界觀的方式展開,最后以一句粉絲無比熟悉的 "Would You like to know more?" 結束。可能因為沒有原版配樂版權,開發者使用了原版戰斗 BGM 變奏,玩家在激烈的對抗中,激昂配樂響起,隨著游戲推進進入高潮,一種榮耀與史詩感氛圍油然而生。

        與之匹配的則是強烈的戰爭視覺呈現。游戲添加了足夠吸睛的爆炸效果,一旦進入混亂的戰斗,現場往往是煙霧繚繞,玩家往往在其中迷失了方向。此時蟲子在爆炸中肢體亂飛,現場令人血脈賁張。

        例如負責發動遠程攻擊的電漿蟲,被玩家擊殺后爆炸產生的藍色火焰甚為壯觀。還有一種復古的味道 gif 來自 B 站 UP 主 @年 - 騷有為

        至于反派蟲族,和影片中一樣壓迫感十足。它們各個厚甲,行動極快,正如電影一般手起刀落,十分干脆,且成群結隊行動。當進入到建立防御進行防守階段時,密密麻麻的蟲子涌來,視覺效果和電影如出一轍。

        以上場景結合在一起,一幅人類大兵英勇對抗強敵的畫面就樣在玩家面前塑造出來。而看到片場都已搭好,不少玩家們終于按捺不住戲精本質,影帝上身,開始了自己的表演。

        當不懂如何推進游戲的中國玩家一臉懵逼進入游戲,隨后發現公麥里的老外已經開始念念有詞地指揮起來。他們有的扯著嗓子學美國大兵,在開局先念一句電影臺詞 "The only good Bugs is a dead Bugs"(死掉的蟲子才是好蟲子)給大伙壯壯膽,緩解緊張的氛圍。

        對話里全是電影臺詞

        接得住戲的人也會隨聲附和,回一句中國觀眾都耳熟能詳的 "Sir yes sir!",或是前往任務點時高喊 "go go go"。時不時也有串臺 "For Aiur" 或是 " 為了帝皇 " 的時空擾亂者,振臂一呼下整個場面混亂又熱鬧。

        當受到蟲子攻擊后,故意模仿影視作品中的慘叫發出 " 我不想死 " 之類的胡言亂語,引得人捧腹。

        剛開始國內玩家還只是跟著熱鬧的大部隊殺殺蟲,在防御階段用焊槍建造防御工事,后來隨著對游戲的熟悉,開始逐漸掌握了玩法核心。

        《星河戰隊:滅絕》中處處強調著合作,除了單兵難以應付的蟲群,玩家在每次匹配進一局游戲中時,便會進入選擇四人合作小隊的界面,暗示玩家進行分工,隨后又進入職業選擇界面,對每個角色的分工進行細化。

        三大職業突擊兵、重甲兵和醫療兵各自具備必不可少的能力,但各自也都無法憑全憑自身完成所有環節全身而退,因此合作就是全場 16 位玩家不能回避的取勝方式。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 戲精上身 " 成為了凝結團隊力量的粘合劑。在復讀電影臺詞的口號聲中,國籍語言都變得不再重要,大家只有一個目標,殺出重圍。

        主打沉浸感的人見不得一個人掉隊,一旦有人倒地喊救命,他們就會念叨著 " 不落下一個隊友 ",舉槍向著正在倒計時的 " 尸體 " 進發。

        按照游戲規定,過了撤離階段,負責撤離的飛船會隨機降落在某個區域等待玩家上船,如果最后時刻玩家的角色不能登船,那么該局獲取的經驗就會少一半。但整局游戲中一旦有一兩個戲精老哥,就會有一批上了頭的玩家 " 生死置之度外 ",常常上演最終階段已登船的人,突然又舉槍沖出去解救某個正在呼救的玩家。

        有人來不及撤退,公麥里時常又會出現 " 不用管我 " 之類的 " 遺言 " ——雖然中二但也有些令人動容。

        類似的場面在其他游戲中著實不多見,一些親身經歷的國內玩家甚至發出了 " 看來人類命運共同體 " 的感慨。

        戲精老外們的存在,真就給這個游戲帶來了錦上添花的效果,不少中國玩家都表示對此印象深刻,算得上緊張刺激的游戲過程中最有趣的收獲,由此給出了 " 嘰里呱啦的老外值 90 塊 " 的評價。

        2

        截至目前,《星河戰隊:滅絕》Steam 中文評價多達 1200 多條——當然,其中包括大量的 "We need Chinese"。一個如此規模的射擊游戲,面對 Steam 如此龐大的中文玩家群體,首發沒有中文這件事,著實讓不少人耿耿于懷。

        這大概并非開發者刻意無視中國玩家——游戲開發商 Offworld Industries 的另一部射擊游戲《戰術小隊》去年年底還增加了解放軍陣營,在國內社區也頗受好評,顯然是看重國內玩家的。而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大洋彼岸的老外們并不知道,《星河戰隊》在中國也有著相當龐大的觀眾群體。

        上映于 1997 年的《星河戰隊》翻拍自科幻小說《星船傘兵》,電影耗資高達 1.1 億美元攝制組為了在偏遠荒漠里還原外星大場景,專門在懷俄明州大山里修了一條路,動用卡車和直升機搬運器械建材。

        然而如此耗費,在當年收效甚微。首先《星河戰隊》上映正逢好萊塢貴片云集的時代,大制作層出不窮,同年就有《黑衣人》《異形》《侏羅紀公園》,以及后來屢破紀錄的《泰坦尼克號》。星球殖民和人蟲大戰放在當時多少有些平平無奇。

        有沒有覺得男主的長官齊姆中士有些眼熟?

        而影片中取材法西斯的服裝、圖騰,以及煽動性強烈的征兵動員片,結合原小說《星船傘兵》早有宣揚軍國主義的批判,很快遭到了影評人的負面評價,這直接導致了電影上映后票房下行。根據 IMBD 數據,電影下映時北美票房不過五千多萬,可謂慘敗。

        以現在的眼光看,不難感受到導演借近似法西斯的標志對人類殖民者強烈的反諷意味

        直到多年之后好萊塢影評圈重溫電影,《星河戰隊》才終于翻了案,甚至被影迷推上了影史最佳科幻片之一,其 IP 開發也在后來二十年中走上正軌。

        而在大洋彼岸,即便《星河戰隊》從未在中國公映,卻也在盜版碟和點播臺的傳播下一度 " 霸屏 "。十多年前,各個地方電視臺基本都有一個名為 " 點播臺 " 的頻道,觀眾撥打頻道顯示的電話,付費觀看他們想要點播的內容。

        這個功能造福了一大波人——拜各地土豪所賜,廣大觀眾守著點播臺接觸到了不少版權存疑的日漫、韓劇、歌曲乃至游戲,當然也包括各國電影。

        有趣的是,據全國各地網友反應,《星河戰隊》經常霸占這類頻道。

        究其原因,大概來源于電影本身沖擊性極強的畫面,比如血腥獵奇的鏡頭,還有讓人頭頂一緊的吸腦仁名場面。以及某個尺度驚人的共浴鏡頭。雖然點播者的目的我們無法斷言,但這些畫面確實影響了當年電視機前 90 后 00 后,以至于后來二十年里也印象深刻。可能導演本人也想象不到,這部片子能以這樣奇特的方式,在海的另一邊種下這樣的 " 因 "。

        到了如今的《星河戰隊:滅絕》,也算收到了 " 果 "。

        值得高興的是,如今廣大玩家還記得其身上的科幻屬性,原作臺詞,人類對 BUG 的恨意,更看重如何對抗蟲族,堅守人類領地。

        盡管還有些玩家還在暗暗惦念著當年那澡堂。

        3

        《星河戰隊》的改編原作《星船傘兵》(1959),本身在整個科幻界就有著深遠的影響力——人蟲爭霸的設定影響了后來的《戰錘 40k》《星際爭霸》。

        至于《星河戰隊》,幾乎公認與原作分道揚鑣,已經變成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作品,也收獲了自己的忠實擁躉。可惜正因電影當年的票房大失敗,導致了后續續集的投資不足,千禧年后的 2、3 兩部制作與第一部差距明顯,曾經栩栩如生的蟲子變成了僵硬的模型,口碑自然也消耗嚴重。續集里唯一的印象點恐怕要數這首《It"s A Good Day To Die(慷慨赴義就在今天)》

        不過看起來它也摸索出了自己的路——《星河戰隊》IP 如今影視之外的領域,看上去仍能保持生命力。值得高興的是,目前就口碑來看本作不僅是影迷的自嗨,游戲本身也頗受好評,看起來極為單一的玩法,并沒有如想象那樣很快讓玩家膩味。

        考慮到僅電影中出現的蟲族陣容,以及基于經典戰役來開發玩法,看起來游戲尚還存在很大挖掘空間——或許有一天解鎖小說中的動力機甲也并非沒有可能。

        坦克蟲、跳躍者等尚還沒有在游戲中登場

        面對如今滿屏的官方中文請求,開發者想來也無法忽視。未來包括官方中文在內,大量玩家期待的內容或許都有機會和玩家見面,也許就在 EA 階段,也許要在正式版游戲中。這大概要看 Offworld Industries 的工作效率——但大家還是別惦記那澡堂了。

         

        關鍵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