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原標題:“虛擬養老院”,讓居家養老更踏實
去年,廣安門內街道開展居家養老服務模式試點。據本報報道,試點啟動半年來,簽約長期居家照護服務的老人超過100單,相當于在廣內街道建設了一家具有100張床位的“虛擬養老院”,有效解決了100多個家庭的失能老年人居家照護問題,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隨著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如何滿足老年人護理服務需求,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大事。近年來,北京統籌推進居家、社區、機構養老三位一體發展,在養老服務兜底保障、設施建設、標準制定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不過,要做到實時為老年人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還需要動態把握現實情況,及時調整服務方向。根據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公布的最新數據,目前本市99%以上老人選擇居家養老,只有不到1%的老人選擇機構養老,同時,在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中,也有90%以上的人選擇居家養老,政府養老服務必須適時做出改變。
既然大多數老人一方面不愿離開家里熟悉的環境和親情的陪伴,一方面又需要養老機構級別的悉心照看和送醫服務,政府就要想方設法把養老院的專業人手和應急流程搬進社區,讓老年人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原本在家里接觸不到的服務。廣內街道和健康養老集團聯手共建“虛擬養老院”,無疑是居家養老模式的創新,是根據當下老年人的普遍心愿制定的人性化舉措。據報道,簽約長期居家照護服務的100多名老人,居住在各自家中,可以享受助餐、助醫、助潔、助浴等多項服務。管家式服務的工作機制、首席養老管家和專業養老護理人員搭伙工作、實名制網格化運營管理模式,給居家養老的老人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服務。服務跟著老人走,自然能贏得老人認可。試點半年來,取得了所有服務“零投訴”的好成績。
值得期待的是,未來,這一模式將推廣到五六十個街道,實現核心城區全覆蓋,并在城六區部分街道落地。可以預見,在為更多居家養老市民送上溫暖的同時,也將探索出破解全國大城市養老難題的“北京方案”。
創新居家養老是受到老年人歡迎的好事,要讓這件好事惠及更多老年人,還要解決和克服不少難題。比如,企業實現規模化經營前的成本耗費、養老人才梯隊的巨大缺口、對踏入老人家中護工人員的有效監管……政府、社區和企業需要形成合力,共同努力解決新型模式下的新問題,才能進一步挖掘新型居家養老的潛力,使其在城市養老事業中發揮實實在在的作用。居家養老關乎民生福祉,是市民的選擇,更是時代的選擇,好好經營這一養老模式,不僅可以托起更多老年人的幸福晚年,也會大幅提升每個年齡段市民對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