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毀掉一個孩子,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資料圖片)
答案是溺愛。
父母的愛子之心可以理解,誰都希望能給自己孩子最好的,不叫他吃一點苦,受一點罪。
但現實是,哪個父母都不能保證,自己可以永遠保護孩子,孩子可以永遠待在舒適區,我們現在不舍得讓孩子吃一點苦,未來生活可能會讓孩子更苦。
人民日報曾說:兒童和少年時期是人生的基礎階段,父母有意識地創造一些條件,對孩子開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
養廢一個孩子,就讓他肆意放縱
企業家稻盛和夫說:很多家長把不守規矩當作活潑可愛,把不講道理當作獨立自主,這種家長和孩子都需要教育。
如果父母忽視最根本的約束,就教不出真正優秀的孩子。
人是不能放縱的,就像一條河流,有兩岸和堤壩的約束,它就能用來運輸,用來灌溉,就能造福于人,一旦失去這些約束,它就變成了肆虐的洪水,就變成了災害。
孩子更是如此,如果父母只會給孩子無限度的寵愛,無底線的嬌慣,犯了錯誤也不予以指正,反而一味袒護,只會讓孩子養成目中無人,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在孩子成年之前,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父母的問題,每個熊孩子的背后都是父母的放縱。
父母過度袒護孩子,孩子定然會有恃無恐地犯錯,畢竟,什么樣的父母,養出什么樣的孩子!
在《中毒的父母》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你是無意的,不意味著你沒有傷害我。
父母的放縱也是如此,你以為你給了孩子自由,你以為你給了孩子多多的愛,實際上是毀了孩子的一生。
說到底,作為父母,其實不需要你把孩子培養成天才,但也不能把孩子培養成惡魔,歸根到底,我們是要把他們培養成一個擁有健全人格的普通人。
當父母放棄對孩子的管教時,就會有更嚴厲的社會,來替他們狠狠管教。
心軟的父母,養不出有規矩的孩子
李玫瑾教授曾說,在孩子6歲之前,就要給他立好規矩,讓他知道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堅決不能做的。
從小立好規矩,以恰當的方式加以引導和教育,讓孩子懂得愛自己、愛家人,遠比等孩子長大不聽話之后,再生硬地打罵、管教有效且重要得多。
很多父母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是他們對孩子太心軟,往往剛立下規矩,又因為孩子的撒嬌苦惱心軟妥協,這就導致所謂的規矩永遠停留在口頭上,永遠約束不了孩子。
父母的底線在哪里,孩子的界限就在哪里。
如果父母一再放寬原則,那么孩子就會進行更大的試探,最終擊垮你的終極防線。
心理學上有一種遞增效應,如果最初父母對孩子妥協,那么孩子便會越發有恃無恐,而這種效應會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增強。
《正面管教》一書中曾提出:“教育孩子要做到和善而堅定?!?/strong>
給孩子的情緒一個釋放的空間,和善而堅定地告訴他:“媽媽尊重你的情緒,但你的無理取鬧,不管用 ?!?/p>
當孩子發現自己的撒潑打滾不管用時,他自然也就明白了家長的態度。
心軟的父母,培養不出有規矩的孩子,父母心硬一點,孩子以后的路才能越走越寬闊。
有遠見的父母,都會有點“狠心”
父母應該給與孩子自由,但這個自由不是無限制、無規則、無節制的,更不是縱容和無作為。
一定的釋放和寬容沒有錯,但在釋放的面前,必須有一條清晰的界限,有些事情可以容忍,但有些界限堅決不能跨越。
該守的規矩一定要讓孩子守,該養成的習慣一定要讓孩子養成,該懲罰的錯誤一定要狠心懲罰,該學的東西,也一定要逼孩子學。
在一檔綜藝節目里,Jasper覺得學中文太難了,逐漸不想學的時候,應采兒很嚴肅地跟他說:
“我知道學習不是好玩的,但是學習是必須的。你知道必要的意思嗎?我不在乎你多大了,但你一定要學會中文,將來有一天,你會很需要它的?!?/p>
她還主動分享自己小時候學中文的事情:“二年級的時候,婆婆把我帶回中國,學會第一個字是龍,我也是哭著學會的?!?/p>
應采兒知道讓孩子學習一門語言有多難,但她更知道孩子學習中文的重要性。
所以,她只能狠下心來,逼孩子學,并且告訴孩子:
“學習是很難的,沒有別的辦法,你只有這么記。要么你全神貫注,盡快學會,要么你就會每天重復相同的痛苦。”
從低處往高處爬,總是要吃苦受累的,從沒有路到走出一條路,肯定要摔跤的。
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后,都離不開父母的“狠心”,有時候父母的逼迫,才是孩子前進最大的助推力。
愛孩子,就要舍得讓他“吃苦”
海藍博士曾說,做一個為孩子遮風擋雨的父母很容易,但做一個心上插把刀看著孩子受苦的父母非常不容易。
但這就是最難做到的“舍得”。
現在的孩子都太幸福,生活中少了“苦和難”這樣的字眼,所以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就會選擇逃避。
心理學家本杰明通過研究一些著名人物的童年,驚訝地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的父母對意志力不堅定的他們實施了自信心和意志力培養。
堅強的意志從哪里來?從吃苦中來。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
“必須讓孩子知道生活中有一個困難的字眼,這個字眼更勞動、流汗、受傷磨出老繭分不開的,這樣他們長大后,才會大大縮短社會適應期,提高抗挫能力?!?/strong>
愛孩子,就要舍得讓他“吃苦”。
如果刀刃怕疼而不與磨刀石接觸,就會永遠鈍下去,無法鋒利;如果怕孩子吃苦就一直把孩子困在溫室里,那么孩子將永遠沒有直面風雨的堅強。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保護,不是給他蓋一座密不透風的“愛的城堡”,讓他遠離人間疾苦,而是在現在還能為孩子托底的時候讓孩子在痛苦和挫折中淬煉出自己的盔甲。
付出的努力,受過的苦永遠不會白費。
即使孩子當時沒有獲得自己想要的,當有一天他陷入困境,苦難賦予他的盔甲會讓他更堅強,更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