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八音合奏,高蹺齊舞。6月10日上午,定襄縣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暨民間藝術傳承展示活動拉開帷幕,全面宣傳展示定襄縣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事業取得的新成就。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劉效華出席儀式并宣布活動啟動。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張文生出席儀式并講話,為被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評為“山西非遺保護優秀實踐案例”的晟龍木雕模型藝術有限公司頒發榮譽證書。
活動全面落實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相關主題活動要求,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示、作品展示和產品購物等形式,向市民、游客介紹了定襄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和保護傳承情況。同時還以網絡直播的形式,帶著屏幕前的觀眾一起走進“云端”、身臨定襄,欣賞民間藝術,感受“非遺”風采,領略文物魅力,體會雕刻之美。
定襄縣文化底蘊厚重,有石刻、木雕、面塑、剪紙四寶;摔跤、秧歌、八音、社火傳統四藝。境內有文物保護單位202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9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5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62項。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文化事業發展,全面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積極組織開展送戲下鄉、文藝匯演、“非遺”推介等活動,傳承傳播了“非遺”民俗文化。特別是今年定襄雕刻入選忻州市首批六大市級重點專業鎮,聚焦“61733”發展路徑,著力將定襄雕刻專業鎮打造成為產業特、創新強、體制優、形態美、輻射廣的特色專業鎮,以“一鎮帶一方,一方促全盤”推動“產、人、文、創”協同發展,不斷擴大定襄文化的影響力,提升定襄文化的知名度。
宣傳部、文化和旅游局等所涉部門、鄉鎮負責人參加活動。(宏光 婧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