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干農活手上開裂,不知道什么藥膏效果好——這樣的群眾訴求,能不能得到滿足?目前,江蘇不少地方在農村基層推行“黨小組+”,賦能農村黨員,用“微治理”點亮群眾“微心愿”。
在農村,農民的訴求并不都是民生大事,還有很多不起眼的小事。一些農村閑置勞動力,需要信息靈通的人牽線塔橋,幫助介紹推薦,一些弱勢群體家庭需要的是藥品、床、藤椅、文具、電風扇之類物資,這類的“微心愿”看起來小,解決起來也不費事,但找不到人來幫忙就會擱淺,小事情多了,也是不容忽視頗有分量的民生問題。
一個村上千戶人家,“微心愿”天天有,他們的“微心愿”若能當日事當日解,獲得感會非常好。這類“微心愿”,需要的是伸手可及的“微治理”和“微幫助”。農村黨員是基層的寶貴資源,處理小事情都搭得上手、幫得上忙。有的“心愿”,單靠一個黨員或許幫不上,一個黨小組,一幫黨員聚在一起商量商量,就有了點子和路子。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這樣的點子路子多起來,成了有價值的農村“微治理”??h市一級的農村,推行“黨小組+”,鏈接和聯(lián)系群眾,在細微處用力,對農村點點滴滴的小問題“微治理”,達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這些農村黨小組的成員,都是本鄉(xiāng)本土的普通黨員,處理起群眾“微心愿”,既善解人意又得心應手,一年下來,辦成的小事、雜事、瑣事上萬件,成為鄉(xiāng)村治理的好幫手,既是自治靚風景,又是社會文明好風光。
在鎮(zhèn)江,就有很多村黨小組將“黨員議事廳”搬到老百姓家中,收集到了海量的“民生大數(shù)據(jù)”。本村黨員坐在小板凳上和群眾聊,是全新的數(shù)據(jù)入口,老百姓講真話吐實情,被真實具體的記錄下來,形成數(shù)據(jù)傳遞上去。農民“微心愿”折射的鮮活民生訴求和真實民生導向,經過分類整理,成為地方鄉(xiāng)村振興和鄉(xiāng)村治理的“寶貴數(shù)據(jù)”,為定向施策提供了很大幫助。
黨小組的黨員端著飯碗,把老百姓的日常問題和矛盾當日解決、就地解決,成為村民自治的全新模式,紓解了鄉(xiāng)村治理的壓力,為村兩委富民強村實踐騰出了精力。微治理過程中,基層黨員和群眾一起議事互動,自治意識也得到增強。
黨小組的“微治理”,密切了黨群關系,讓農村黨員被群眾真正地認出來了,黨員和黨組織的形象高了。成為群眾叫好并期待的文明之風。群眾“微心愿”的兌現(xiàn),不光密切了黨群關系,還給了基層黨員一份珍貴的禮物,就是群眾的一聲“點贊”和“認可”:多虧了你們,黨員靠得住,這個忙幫得好……。群眾真情實意的“禮物回贈”,讓長期生活在農村的黨員既有存在感,又有獲得感,實現(xiàn)了價值變現(xiàn)。
農村黨員“走心”服務和“暖心”幫助,不計回報久久為功;群眾“報之以李”,頻現(xiàn)“高風亮節(jié)”。不久前,揚中市一個村里修路要和農戶協(xié)調,農民不談什么青苗費,占用自留地不要一分錢?!拔⒅卫怼焙汀拔⑿脑浮被佣嗥饋恚r村黨員身份被群眾認出來,已成為鄉(xiāng)村振興和鄉(xiāng)村治理的一股強大力量。(晏樸 漫畫:謝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