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陸旺 文/圖
6月10日上午,恭城瑤族自治縣在廣西博物館舉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名錄(瑤族油茶習俗)、農遺良品(恭城月柿)宣傳推介暨南寧首屆恭城油茶文化節。活動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感受這場恭城美食和瑤族文化的盛宴。
現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油茶飄香,熱鬧非凡
當天上午的活動現場,熱騰騰的油茶飄香,琳瑯滿目的月柿產品呈現在游客面前,瑤族同胞載歌載舞,油茶長桌宴更是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品嘗,深入了解恭城的民族文化。
在推介會上,眾多游客體驗油茶長桌宴。
恭城于隋朝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建縣,始稱茶城縣。境內山地潮濕、瘴氣較重,為了對抗惡劣的自然環境,聰明智慧的瑤民就地取用生姜和茶葉這兩種常見的食材,經過浸泡、熱炒、捶碾、熬煮、過濾等工序,制作出色澤黃亮、滋味甘爽醇厚的油茶,以驅寒避瘴、提神醒腦。因此,油茶又被稱為“中國咖啡”。
恭城油茶食材。
恭城人每天都要打油茶,油茶已經深入當地人的三餐四季,融入了瑤鄉人民的生活。
千百年來,當地流傳有歌謠“恭城油茶噴噴香,既有茶葉又有姜。當年乾隆喝三碗,金口御賜爽神湯”。恭城油茶也形成了特定的茶禮、茶規、茶俗。
2022年,茶俗(瑤族油茶習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保護名錄。
現場游客可品嘗恭城油茶。
產業
多維發力,不斷壯大
為了推動油茶產業發展,擴大恭城油茶這一地方特色飲食文化的影響力,從2011年開始,恭城每年都要舉辦油茶文化節,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油茶文化節已成為桂林知名節慶品牌。
2011年,“恭城油茶”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這是廣西首個獲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證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隨著《恭城油茶制作技術要求》和《恭城油茶服務質量規范》的出臺,恭城油茶產業發展也更為規范。
為壯大油茶產業鏈條,恭城成立油茶產業發展集團,啟動恭城油茶“萬畝原料基地、百億產業”計劃,將油茶產業鏈延伸到鄉鎮、村屯等。2019年以來,恭城瑤族自治縣每年安排縣級財政預算專項資金500萬元用于恭城油茶產業發展。2022年,該縣從中央和自治區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中,統籌安排600萬元用于茶葉種植、加工及油茶輔料種植獎補。
據統計,截至目前,該縣茶葉種植面積達1萬多畝,年產量達800多噸,生姜、玉米、花生等輔料種植達18萬畝,全區各地共有2000多家以經營油茶為主的餐飲店,營業收入達37億元。
如今,恭城油茶的生產已經開始延伸至油茶深加工環節,罐裝濃縮油茶、速溶油茶、油茶膏、油茶飲品、油茶副食產品等油茶深加工產品已經獲得了一定程度的市場認可。
月柿
脆甜可口,遠銷海外
恭城不僅有香醇濃郁的油茶,還有脆甜可口的月柿。
恭城月柿。
恭城月柿栽培歷史已有1500多年,如今該縣月柿種植面積達22萬多畝,年產量78萬噸,被稱為“中國月柿之鄉”。
恭城已經形成了以月柿種植為核心,集生產、加工、銷售、物流、旅游于一體的柿子產業鏈條。脆柿、紅柿、柿餅等加工產品及深加工產品柿子醋、柿子酒、柿子汁等系列產品,遠銷日本、泰國、東南亞及歐盟等國家和地區。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化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提取的柿單寧研發了柿單寧含片、面膜、精華液等產品。恭城月柿加工技術規程、脫澀處理技術規程成為兩項廣西標準,其栽培系統入選第四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列入全球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預備名單。
月柿加工產品受到游客歡迎。
2022年6月,“恭城月柿”入選“農遺良品”十佳品牌,2023年5月,“恭城月柿”入圍中國品牌價值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百強名單,品牌總價值達59.85億元。
編輯:陳程
校對:麥雪莉
責編:胡志偉
審核:李沛